敦煌,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艺术圣地。这里诞生了众多极具艺术和人文价值的作品,包括故事画、经变画等六大主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敦煌初见时》一书,收录了19幅流失海外的画作复原图,这一特色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敦煌艺术的价值
敦煌艺术,无论是描绘故事的画作、经变的画卷,还是展现乐舞飞天的图景,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映射出那个时代的信仰、生活和审美观念,而且故事画更是通过生动的绘画讲述着一个个传奇故事,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画作,更是无数工匠智慧和汗水的凝聚。
敦煌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各个面貌,从宗教仪式到日常世俗。例如,那些描绘世俗生活的画面,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日常生活的点滴。这些艺术杰作更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媒介,将千年前文化传递至当代。
前辈的影响
1943年,张大千的展览仿佛一颗种子播下。他的话语深深影响了众多年轻人的思想。我的父亲在张大千的影响下,一心向往着敦煌。当常书鸿先生为保护与研究敦煌而忧虑时,张大千推荐的学生及时到来。前辈们对敦煌的热爱与执着,深刻地感染并激励着后来的我们。
这些前辈抵达敦煌,被此地艺术深深震撼。于是,他们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是开拓者,不畏艰辛,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比如,段文杰先生亲自迎接了1947年抵达的年轻学生。自此,敦煌陆续迎来了众多充满热情的守护者。
初到敦煌的震撼与困难
初到莫高窟,许多人,包括我父亲,都深受震撼。那些古老而绚丽的壁画,一出现就能牢牢抓住人的心。这种震撼并非转瞬即逝,而是终生难忘的。
生活的不易接踵而至,连最基本的水资源都变得难以解决。那时的情况多么艰难,但他们依然坚定。对艺术的热爱胜过一切艰难,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敦煌艺术的保护与研究中。
传承与坚守
父辈们对洞窟的描绘,留下了宝贵的线稿。基于这些线稿,史敦宇五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壁画复原。这不仅是传承,更是她将父辈事业延续的体现。在几十年的美术教师生涯中,她还培养出了众多对敦煌艺术充满热情的爱好者。
史敦宇无论走到哪里,对敦煌的思念始终如一。这份执着,彰显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魔力。她明白,敦煌的事业永无止境,而她所付出的努力,就是对敦煌文化的忠诚守护。
复原图背后的心血
《敦煌初见时》收录的复原图,凝聚了创作者多年的辛勤努力。这幅画从构思到完成,至少需要两三年,有时甚至长达几十年。以《西方净土变》这幅巨型复原图为例,每一笔每一划都体现了对艺术的深深敬意。
这些复原图不仅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而且现在在敦煌当代美术馆中展出,使得更多的人得以一睹那些曾流失海外的画作的风采。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敦煌艺术的完整画卷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敦煌的无尽魅力
史敦宇把敦煌视为自己的家园,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缕文化气息,都早已深深植根于她的生命之中。不论是肥沃的土地,还是独特的文化氛围,都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壁画上的色彩斑斓和石窟里的传奇故事,都已成为她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敦煌,宛如一座无尽的宝藏,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是那些追寻宝藏的探险者。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被敦煌的神秘魅力所吸引,渴望一探究竟?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领略敦煌的风采。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