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是中西医结合派“四大家”之一,现代中医领域的领军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医学大师。 在认真研读中医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先贤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实践,对中药的学术理论、性味、药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中药功能、组方配伍及疾病预防。 在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他在《医学中身西录》序中说:“我敬古人,并非以古人的规矩、标准来限制我,而是要提高我的性情、精神,益我的理智。当我的性情、精神、理智是充满活力的,你应该把古人的规则和原则,发扬光大,改变它,延伸它,使之适用于古人,应该为后人所畏惧。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 ,但医学并不是唯一的!” 他还说:“我这个儒生研究古人之后,关注古人未竟的事业,未能与古人共同创新,使中医在医学上大放异彩,这是儒家的罪过。”世界。” 正是这种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创造精神,使张锡春成为现代中医领域的佼佼者和中西医结合四大流派之一。 他在医学理论、中药应用、新方创制、保健养生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古人的伟大成就。
他在医学理论方面有许多发明
心脑并重,阐释思维与情感活动
中医理论认为,心不仅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发动机,带动全身血液运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人体认知、思维、情感的中枢。活动。 它对内主宰五脏六腑的运行,对外负责人的活动。 核心功能是认识世界、控制身体、控制自己的行为。
例如《素问令兰秘典》云:“心为君之官,神明由此而出”。 《灵枢本神》曰:“故使物之者,谓之心,心有记忆,谓之意,有意之有,谓之志,因志而变,谓之思,远欲因之。”因思虑而行谓之忧,因忧而处理事谓之慧。” 心脏被比喻为人体行为的总部和思维。 活动大本营。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是控制机体活动的神经中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关键部分。
您如何看待中西医在认识心脏功能和人体思维活动方面的差异? 张锡纯认真研读《黄帝内经》,深入思考,融会贯通中西医学理论,撰写了《人体神解说》一文,提出了“神体之体”的全新观点。藏于脑,神功从心”,并形成了“魂在脑,神在心”的理论理论,并运用中国传统理论医学完美地解释了人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创立了大气沉降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原理、方法和处方体系
张锡纯将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科学的天体运动理论相结合,撰写了《元气解释》和《大气解释》两篇文章,提出元气为始祖。和先天之气; 大气是与生俱来的空气。 宗,后天形成。 他认为,元气藏于脐下,大气积于胸中。 他将宗气不足、气不能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归咎于大气下陷。 他首创“下沉大气证”,创制生仙汤、回阳汤。 升仙汤、梨郁升仙汤、醒脾升仙汤等一系列治疗“降气证”的方剂,使“降气证”从病机到治疗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现代临床中,升仙汤等方剂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其疗效不断被临床实践所证实。
熟悉中药的特性
临床证明,自己尝试一下
知药性是每一位中医科学家的看家本领,张锡纯对中药的研究尤为独特。
张锡纯研究中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途径。
在理论方面,张锡纯特别注重掌握《神农本草》中药物的主要性味和独特功效。 在实践方面,张锡春不仅通过临床验证检验每一种中药的功效,而且通过亲身试用,直接了解中药的性味、作用和毒性,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和资料。得出真实的结论。
他在《浮想陈者四一武术术》中说:行医之道,有三纲。 “首先是了解药性。《神农本草》是讲药性的始祖,远胜于后世本草……所以我们要评价它。”药性必须自己一一品尝;或者查证的药物可以盲目使用,观察其功效。单用山茱萸肉数两,治疗气虚盗汗;单用生山药数两,治疗阴虚上火;曾单用豆子数两,治疗外感胸结。因素;曾经单独用几两赭石来治疗呕吐结节,证候被堵住……经过几次试验,确认了药效和性质,才敢大胆使用,而且将使用一百次而不丢失。 至于那种烈性毒药,虽然不敢轻易给人,但时不时的还是要尝试一下。 ,逐渐添加更多以确定其药用特性。 要知道,书中所谓的暴力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暴力的; 他们都有其他的发明。” “至于各种药物,哪怕像巴豆、甘水那样糟糕,我也会亲自尝试。 因此,我知道我使用的所有药物的性质、味道和效力。 有东西被发明了。”
正是这种亲身实验,让张锡纯对中药的性味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 他对一些中药不同于其他药物的功能和功效也有独到的见解。 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的感悟更加真实。 可靠、实用、经得起反复测试和临床验证。
通过认真研读经典、临床试验和亲身试验,张锡纯对许多中药的性味、功效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医学中枢神习录》中的药物讲座都是源自临床实践的非常有针对性的内容,绝不是根据别人的说法泛泛而谈。 其中对石膏、黄芪、赭石、山药、三七、羚羊角、蜈蚣、全虫等药物的运用尤为娴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正如时任《如皋医学杂志》主编李维农在《医学中肾西录》第四期序言中所说:“中西医各有精要,但中药尤能够创造出历代以来未被发现的新意义。”
喜欢使用特色鲜明的草药
张锡纯用药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喜欢使用天然生药,以保存药性,对各种炮制方法采取谨慎、讲究的态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力提倡使用生石膏,大声坚决反对滥用熟石膏。 他在《医学中枢神习录》前三期《例》、第五期《例》、第四期上卷《石膏解说》中反复强调,生石膏直接优于生石膏。金丹。 炼成后,金丹化作鸠毒,其原理详解:生石膏辛凉,能散。 它性涩,能凝痰火,阻热邪,不至于外泄。 因此,治疗外感发热、气虚热证,只能用生石膏,决不能用熟石膏。 另外,生半夏对于化痰、止呕、化痰很有效果,但用明矾加工会引起呕吐,适得其反。 其他药物如龙骨、牡蛎、乳香、没药等药材适合生用,一般不需要加工。
后人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张锡纯的这些经验是经得起重复和检验的,确实是经验之言。 尤其是生石膏退热效果非常好,生半夏降气止呕效果非常好。 如果经过加工,药物的药效就会降低,在治疗疑难顽症时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创出疗效可靠的新方
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大胆探索,反复验证有效方剂。 确认其疗效可靠后,他制定了推广应用的定方。
《医学中参习录》收录了张锡纯创制的方剂160余个。 这些都是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反复开出的有效方剂,是临床经验的结晶。 其中升仙汤系列(升仙汤、惠阳升仙汤、理瘀升仙汤、醒脾升仙汤)、活络消灵丸、镇肝熄风汤、寿胎丸、内托升肌散等,被当时医家广泛使用。因其真实的治疗效果而被后人所推崇。 其中生仙汤、活络消灵丹、镇肝熄风汤也被收录在方剂教材中。
笔者曾多次用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治疗外科疮口久不愈合。 例如,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一个病例,患者因股骨头坏死死亡,并于2019年11月24日接受右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患者没有听从医嘱,还下床活动。过早,导致手术伤口化脓、感染。 西医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效果不佳。 诊断时,伤口肿胀、溃烂、流脓,疼痛难忍。 用手挤压伤口时出现黑点。 红色浑浊的血液流了出来。 医院彩超检查显示:右髋外侧切口皮下软组织可检出范围15.9×10.8×1.7厘米,低至无回声区不规则,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传声差。 局部可检测到细点状强回声,从股骨浅侧延伸至皮下脂肪层。 浅侧通过窦道与皮肤相连,深侧与关节腔相连。 诊断为:右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并形成窦道。 医院认为,有继发骨髓炎或因感染导致右髋关节置换失败而再次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可能性。
由于临近过年,医院要求患者先回家过年,春节后再住院。 该患者是笔者的亲属,建议春节期间服用张锡春内托生肌散治疗,希望伤口愈合,鼻窦长肌肉,然后再考虑住院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以张锡春内托生肌散为基本方,服用5剂后,伤口红肿、疼痛、流脓、出血明显减轻,服10剂后,伤口基本愈合。
春节过后,受COVID-19疫情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受到影响。 患者只能继续在家接受中药治疗。 服药20剂后,伤口完全愈合,局部红肿疼痛完全消除。 治疗继续进行,3月5日到医院X光检查显示人工关节位置正常。 4月初的彩超检查显示,窦道已完全愈合,避免了随着病情进展而需要进一步手术。 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融合医学与哲学,领悟奇妙原理
张锡春十分重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注重在哲学的指导下研究中医理论和医疗实践,使理论和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他讲的哲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密切相关;二是阴阳五行学说。 二是《易经》的变化规律与易理推演论; 三是趋利避害、以智慧保己、养生之说。 和方法。
识阴阳,勾勒轮廓,开眼界
《黄帝内经》云:“阴阳,天地之道,万物之序,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神之府也。治疗疾病必须根据在基础上。”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基石和骨架也是天人对应论在医学领域的具体推演,是生命科学领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旦对阴阳、五行有了透彻的认识,你就抓住了中医理论的重点和重点,就不会违背原则和原则了。 方向错了,掌握了疾病的阴阳属性,就掌握了辨证治疗的纲领和基础,就能轻松、双向地治疗疾病。
认真学习、理解事物,掌握规律
《易经》是古人从大量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活动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这就是古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张锡纯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曾绘制过《易经》的推演插图。 按照书中的论述:“到时候,坤元生,万物生”,他从修脾胃、培土生金入手。 ,创制滋生汤,治疗乏力发热、气短咳嗽; 正所谓“日去则月来,月去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寒去则热来,寒去则热来,日月相推而明”。夏去,寒来,寒暑来。” 根据“去者为屈,来者为信(伸),屈伸相益于生命”的论述,从天地气化的原理来理解人体气化的原理,并采取促进人体阴阳的方法。 宣阳汤、济阴汤是治疗人体阴阳两虚,气化不利所致的壮阳汤。 这些都是用《易经》的哲学思想指导医疗实践的成功经验。 他所创的新方中,滋生汤、济济汤、来福汤、敦孚汤的名称均取自《周易》。 由此可见张锡纯对易历文化和易经文化的深刻研究。
遵循自然,改善健康
《诗经》云:“明而达理,以保健康”。 张锡纯在哲学和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引导人们积极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态度。 主意。 在当今倡导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学习张锡纯的医学自保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